煤泥烘干設備鏈條鍋爐的傳統給煤方式,即煤閘板式給煤物料裝置設備。煤經儲存煤場進入原煤倉,經過煤管、加煤斗依靠煤本身的自重落到給煤裝置進入爐排,然后進行充分的烘干燃燒。這種給煤方式比較傳統并且烘干的物料也能夠保證質量,但是同樣的他并不完美,也存在著許多缺點。下面我們就這種方式所出現的一些問題具體來講解分析一下。
1、這套設備的煤層密實,通風阻力大,這就造成了煤從煤倉落在爐排上落差較大,加上煤倉和落煤管內煤的重量,再經煤閘板的擠壓從而形成異常密實的煤層火床。密度大的煤層通風受到的阻力大,透風性差,致使煤層物料在供氧不足的情況下烘干燃燒,造成煤的燃燒不完全,影響物料的質量,嚴重甚至會導致物料的損毀,資源的浪費。
2、物料在煤層的時候由于顆粒大小不一,分布不合理我國的工業型烘干燃燒大多是燒原煤,原煤的顆粒度不統一,大顆粒煤經過破碎機破碎后,大小顆?;祀s仍然存在差異,并且具有一定的比例,有的煤末比例較大。這種煤構成的煤層當然不會均勻。大顆粒間的縫隙被煤末填充,使火床透氣性變差,顆粒集中或火床薄的地方易形成“火口”,火床對物料的烘干燃燒不均勻,燃燒室的溫度相差亦較大,容易造成對物料的損毀。
3、煤泥烘干設備煤倉內煤顆粒分布狀況亦影響煤層燃燒效果煤倉內煤顆粒分布情況與向煤倉進煤方式和位置有關。當從煤倉中心線方向進煤時,煤倉中的進煤呈現塔形,大塊煤流向兩側,此時爐排上的煤層也是兩側大顆粒煤多,中間細煤末多。這種煤層不利于燃燒,而且容易燒壞爐排的側密封件。當煤倉從一邊進煤時,煤倉的一側大顆粒多,另一側細煤末多。爐排上的煤層結構特點也是這樣的規律。顯然同樣也不利于燃燒。